父母的“負罪感”會傷害親子關系。有的父母容易莫名對孩子有一種負罪感,尤其是網(wǎng)課當前,這種負罪感會特別強烈,總覺得要讓孩子多學一點兒,否則就是對他不負責任,于是變得比平常更加嚴苛。父母自己可能無法察覺這種負罪感,但的確會影響他們對待孩子的態(tài)度,影響親子關系。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嚴厲能為孩子的人生提供更強助力。實際上,久而久之,孩子厭學的概率倒是會增大很多。(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小學 鞠鋒)
居家學習內(nèi)容應該是多樣化的。我們應反思一下“停課不停學”的“學”究竟是學什么。走出慣性思維,這個“學”的內(nèi)容應該是多樣性的:對知識的溫習和預習,對社會實踐的觀察思考,對親子活動的落地生根,對興趣愛好的培養(yǎng)發(fā)展…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應該感謝這么一段特殊的“不停學”時光,可以成為素質(zhì)教育的一個機會。學校的“不停學”指導規(guī)劃多往這方面傾斜一點兒,家長的“不停學”督促多在這方面注重一些,就會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(fā)展,又豈會在“停課”中落伍?(四川省開江縣教師進修學校 彭輝)
家長之所給,不是孩子之所求。很多家長努力給孩子提供優(yōu)越的物質(zhì)條件,并竭力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,但幾乎不給孩子真正渴望得到的陪伴和心靈的溝通。結(jié)果孩子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,過度保護又使孩子心理變得極度脆弱。在家上網(wǎng)課,會使這些平時積累的問題暴露出來。當遇到學習困難時,希望家長不要立刻斥責孩子,而是與孩子好好交流,一起分析原因,解決問題。殊不知,孩子在恐懼之下的學習效率會更低,學習問題也越積越多。問題和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,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系必然帶來負面影響。(山東省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小學 洪艷)
唯有適當放手,才能“智服神獸”。剛開始在家上網(wǎng)課的前兩天,我時刻關注著正上高三和初三的兩個孩子,就怕她們注意力不集中。結(jié)果倆孩子一起抗議,并建議我充實自己的生活,別老盯著她們。想想確有道理,與其嚴防死守,不如痛快做“沙漏”,給彼此一個緩沖空間。我開始給孩子們繪制高考和中考日歷,做美食、寫文章、養(yǎng)花草,轉(zhuǎn)移自己注意力,偶爾提醒她們一下。最重要的一點,是預防和疏導孩子有形無形的焦慮情緒。距離產(chǎn)生美,適當放手,反而“智服神獸”,親子和美。(河南省濟源市太行路學校 曹玲)
居家學習應該是孩子的自主行為。學習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家長只需給予督促和配合。但實際生活中,學習卻好像變成了家長的事,才有了輔導作業(yè)雞飛狗跳的尷尬局面。只有孩子覺得讀書是自己的事,才會有內(nèi)在的自覺和動力。比如有些山區(qū)的學生為了上網(wǎng)課,只能去別人家蹭網(wǎng)或到山頂一蹲就是幾個小時,是因為他們內(nèi)心知道學習的重要和珍貴?!皩W習是孩子自己的事,是終身的事,是25歲前最重要的事?!边@一點,家長和孩子應該達成共識。(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鎮(zhèn)黃荊莊小學 夏玉珍)
家長不妨在孩子面前適當示弱。疫情居家期間,兒子承擔了洗碗、丟垃圾、晾衣服等家務勞動,還學習了做菜。有時把孩子當大人一樣看待,他們會更有責任感和自信心。此外,父母也可以在合適的時間,和孩子坦誠交流自己的心情,比如因為疫情引發(fā)的焦灼不安,或者因為減薪甚至失業(yè)帶來的情緒波動,同時引導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。父母在孩子面前適當示弱,是一種智慧,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和平等對待的獨立個體。(廣州市教育研究院 劉榮秀)
要思考原因,不要盲目指責。網(wǎng)課是特殊時期的應對之策,在疫情氛圍下,人容易產(chǎn)生焦慮情緒,孩子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是正常的。家長要放平心態(tài),理智面對,遇到孩子不按時上課、不及時完成作業(yè)等情況,要平心靜氣思考原因,而不要盲目指責。如果是孩子聽課有困難才不愿意上網(wǎng)課,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出謀劃策,或加強預習,或與同學交流,或向老師請教。一味責備和生氣,既于事無補又傷害親子感情。(河北省張家口市第十六中學 曹秀芳)
不要只功利地盯著孩子的成績。被迫在家上網(wǎng)課,天性好動的孩子幾乎喪失了活動空間,又得每天完成學習任務,壓抑的情緒很容易爆發(fā)。家長面對孩子的“不聽話”或“效率低下”,更是心力交瘁,甚至滑向心理崩潰的邊緣。這時若仍舊一味盯著孩子的學業(yè)成績不放,堅持唯分數(shù)論,而看不到孩子內(nèi)心的需要和身心健康的重要,勢必發(fā)生親子之間的沖突。(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(qū)蓬中華僑小學 謝月賢)
家長和老師都需要精心“備課”。網(wǎng)課,恰似一門考驗家長智慧的家庭教育實驗課,需要家長認真“備課”,對孩子居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有一定預判和準備,才不會遇事就急躁上火,束手無策。家長備課時,要多備一份耐心、一份理解、一份寬容。孩子學習之余,家長可以花心思準備一些實用又溫馨的親子活動,化解孩子上課的疲憊。當然,老師們也在花心思精備課,讓網(wǎng)絡課堂變得形式多樣、生動有趣。這樣兩相結(jié)合,孩子們就不會覺得上網(wǎng)課是件痛苦的事情了。(湖南永州瀟湘源學校 熊振鴻)
轉(zhuǎn)自:《中國教育報》2020年03月26日第9版 版名:家教周刊